以爱动其情
以言导其行
以诚换其心
以志树其人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
二等奖队伍指导老师——谢波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一个成功的队伍背后
一定少不了一个亦师亦友的“军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
谢波老师的“经验讲座”
一起学习这走向成功的“秘诀”
- 导师风采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谢波老师
- 导师简介
谢波,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于2000年和2006年在浙江大学分别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期间于2003年赴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语音情感方面的研究交流,于2019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进行访问学习。
-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机器学习、情感计算、教育计算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运营“软件外包创新实践基地”实验室,指导学生承接软件外包项目,参加软件设计与开发类学科竞赛。
- 成果展示
其主持承担的代表性课题有:浙江省优先主题重点社会发展项目“支持‘电脑下乡’新型信息服务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浙江省科技计划公益类项目“跨媒体数字教育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和浙江省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大数据环境下面向空气质量的可视分析组件协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
- 采访问答
Q1:我们了解到您指导的前段时间获得服创大赛国赛二等奖的三支队伍,他们的项目选题各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涉及的方面跨度还是蛮大的。您针对每支队伍在指导上有哪些不同,能和我们简单分享一下吗?
A:我们一共有三支队伍:一支偏向数据挖掘,另两支偏向软件开发。对于数据挖掘这个方向,业务方面主要由专业教师队伍进行指导,成果的制作则是由服务外包实验室进行统一指导和评审。为了提高效率,我们会将积累多年的资料、经验以及方法技巧运用到其中,制定更好的管理和时间计划,同时还用来作赛前的参照。
Q2:团队在做项目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困难,在心理上也会受到一些影响,那么老师您指导的队员们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A:服务外包比赛是一个长周期性比赛,从上一年的11月份到当年的8月份将近一年的时间,期间包含两个假期,这就导致同学认为短期的努力可能没有很好的成果体现,产生焦虑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会定期做阶段性评审会议,在会议上,我们是通过一种称为“敏捷”的开发方式来确保项目在短期并进行小的发布,使成果在实际的机器上体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将任务分成若干小段,还可以给予同学阶段性的满足和喜悦,从而减轻他们的焦躁感。
Q3:您同时指导了这么多的队伍,有没有发现什么学长学姐在打比赛时的那些值得我们共勉的共同点,或者说有没有什么成功经验能让我们学习借鉴的呢?
A:因为外包比赛具有很强的命题形式的真实感,所以整个实践环节需要同学具有高度参与感。此时,同学们需要自己去面对和克服比赛过程中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从压力中挑战自己,升华自己。因此,我的建议是尽早进入到真实的实践创新环节里,从而能够更好地进入到未来的职业角色中。
Q4:关于专业学习和专业学习之外的提升比如说这些竞赛、论文报告等等,我们个人该如何去平衡这两个方面的发展?对于不同阶段的同学又有什么建议呢?
A:第一,对于教学和科技竞赛之间的平衡:教学是点状结构的基础知识,而竞赛是一个立体的挑战,他需要你把点状的知识立体化,而这正是读研甚至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所以他俩就是点和面的关系。
第二,大一新生应该以大而全的学习方式学习打好基础,并充分了解三个专业的差异和特点,大二主要学习专业的基础课,同时可以跟着大三学长逐渐参与到竞赛项目中,大三主要就是作为核心人物参加各种竞赛,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价值,大四则是将自己的能力总结归档,将自己的能力在各种面试中充分的展现出来。最后一点,我建议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实验室经历写成技术博客。
听智者言,如饮甘醇,如食珍馐,如沐春风。相信同学们听完谢波老师的精彩回答后,都会有一个更详细的人生规划,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最后,感谢谢波老师能够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给同学们提供宝贵的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