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之光”工作室 | 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

       “培养新时代新理想算法人才”       

       “算法之光”工作室秉持对竞赛的热爱,教书育人,培育高精尖人才,并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人尽其才,各尽其能

       孟实老师作为“算法之光”工作室的负责人,与三四名老师一同携手,带领着四十多名学生,于一个狭小房间内一齐创新、成长。工作室中的缪佩翰、沈彤、徐悦皓等学生在CCPC、ICPC等比赛中表现优异,获得CCPC的银奖,是目前校史上的最好成绩。一期一期,一年 一年,累计培养的学生已破百人,小小房间,大大志向。

二、初心延续,构筑梦想

当前图片未显示

       “算法之光”工作室的前身其实是一支ACM竞赛团队,团队老师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一直秉承着教书育人的思想,孟实老师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行行代码,传递真善美,传输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他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每一位学生梳理属于自己的人生规划,努力做到因材施教,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先进的思想教育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励学生。为充分发挥师德先进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我校不断推进育人工作室创建工作,“算法之光”工作室也应运而生。

三、艰辛道路,不朽荣誉

当前图片未显示

       广泛意义而言,工作室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严格来说,“算法之光”工作室是与学院其他的工作室一同授牌成立。孟实老师的工作室研究方向以算法类竞赛为主,兼顾创业类竞赛。工作室从成立到现在学生科技竞赛上共获得国家级金奖3项、银奖10余项、铜奖20余项、省级二等奖10余项、省级三等奖20余项。电子商务、挑战杯、互联网+、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C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比赛也已获过诸多奖项。孟实老师被评为优秀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学生中也有不少人也获得了国奖、国家奖学金以及保研资格。

四、“孟”之言语,“实”心实意

       孟实老师提到:“我们工作室对学生培养工作是十分重视的,以致于对学生而言就会稍显严厉。在针对大一新生的学生竞赛讲座上,我们就会反复提醒学生,如果你吃不了苦那就不要来。我们实验室每年暑假都训练七到八周的时间,学生基本上是没有休息时间的,而寒假我们一般都是在放假之后的一周和开学之前的一周,进行两周的训练,我们都是这么一届一届带过来的,学生都是在不断地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我们也会举办各种活动、聚餐之类,就像我们会邀请在阿里工作的学生回来分享要去阿里应该做出何种努力,邀请一些成功保研浙大的学生回来分享自己保研浙大又做了怎样的准备。我当初基本上所有比赛都是全程陪同,‘全程’就意味着在九月到十一月的周末,我基本都处于出差状态。这样的竞赛其实对老师学生而言都是很辛苦的,趣味性的故事可能也不多,我们相对于其他竞赛其实是要吃更多的苦。我记得教务处的处长当时说过,搞竞赛其实就是一个情怀,如果不是有这么多优秀的学生,我可能也坚持不下来,学生也讲若不是我陪着,他们可能也无法坚持到最后。我们一直都是在互相成就,相互成长。”

五、持之以恒,砥砺前行

当前图片未显示

        在工作室方面,缪佩翰想到了一件趣事,“在暑期集训期间会有个俯卧撑项目,每迟到一分钟,就做一个俯卧撑。这既加强了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又提高了实验室的出勤率。”徐悦皓回顾大学四年,最好的朋友几乎都是一起参加工作室的同学,在他的印象中,孟实老师亲切而严厉,时常被大家称为“老大”,孟老师会和大家一起聊天吹牛开玩笑,也会毫不客气地指出问题,把训练进度掰回正轨。党员教师在各个环节都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在其熏陶下两位学生也成为了正式党员,两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严格地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最终缪佩翰保研浙大软院,徐悦皓也被保研到同济大学。 沈彤提到刚开始的自己是很迷茫的,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才在竞赛方面找到突破口,组建了自己的队伍,与全国顶尖高校的学生们在同一赛场较量,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也顺利的进入到蚂蚁集团。

六、星语星愿,筑梦远航

当前图片未显示

       关于工作室未来的发展,孟实老师也有自己的期待,他谈到:“我有在想把培育的方向与课程教学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争取形成一个更好的闭环,以学促练,以练促教,进一步带动学生的思想工作进展,我们也想通过这样的改变鼓励和吸引跟多的学生加入我们党组织,推动他们在志愿者等社会服务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