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 软件工程专业学子考研心得篇(三)

软件2001 徐偲

写在开头

研考九月有余,感慨一瞬,然下笔没于心。追忆琐细,与诸君共勉。

基本情况

本科:浙江工商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GPA3.00/5.00

四级:432

六级:450

目标院校:浙江大学

目标专业:电子信息085400(国际联合学院 大数据技术与工程)

一战成绩:总分354 政治75 英语80 数学91 计算机108

择校

       在择校方面,首先我的目标就是浙大。浙大计学计专分数线常年居高不下,对我自己而言容错太低,综合良久还是放弃此方向。其他如安全方向分数线略低,但学科跨度有些大,浙软则为自命题。综合考量选择了海宁的大数据方向,分数线相对低,而且和本科学习内容相近。另外如工程师学院以及机械控制等也是可以考虑的方向。从结果来看,计学计专一如既往380+,不愧是御三家,尤其是计专今年分数线暴涨十几分,和计学不相上下,属于是11408天花板级别。总体计院均分都在390+,网安也达到了380+,因此今年我的分数一定是无缘计院的。而浙软今年则是大暴冷,过了校线320基本就可以进,招收83人数等额录取。今年浙软改考408,或许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善。工程师学院和海宁都属于招生人数少,分数线相对低的方向,今年海宁均分360左右,工院分数线要高一些。因此在择校方面我属于是幸运的,选到了正好可以上的学校。以上是我整体的一个择校思路,如果考虑所有学校,我认为可以加一些考研群,多与同学交流,掌握了解更多信息。比如今年很多985211高校的报考人数少,分数线并不高。还有些冷门方向分数线也较热门方向低。报考时可根据自身情况差异性竞争,如报考软件工程、网络安全等方向。另外就是一些信息差,例如北航中法(杭州),今年也是招生的,而且最后报出的招生名额非常多,收了很多本校调剂。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因此今年报考北航的同学上岸率就大大增加了。诸如此类,我认为在择校方向上首先是要明确你的目标和需求,然后就是收集信息做好了解和规划,最后一定要注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虽说选择大于努力,但一定要拿出相匹配的实力。切不可因为目标难度低而不认真或难度太高导致自己过度焦虑。

初试安排

备考时间:3 ~ 12月(5-7月由于其他原因暂停了差不多两个多月)

时长:7月后学习时长1300h+,日均8-9小时

9月后(强化、冲刺)每天时间规划:上午3-4h+下午1-2小时数学,下午3h计算机408,晚上1h数学,1h政治英语,1h自由安排

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考研,大部分时间都在独自摸索,所以规划总是在调整中,比较混乱。到后期除了临近考试要背政治外,基本上都是按照上面这个流程进行的。

政治

       政治我使用过的书籍和资料有肖秀荣的《1000题》、肖四肖八、随李四附赠的余锋模拟卷、网上资料史纲时间轴、新思想表格和苏一的肖四背诵资料。

       大概是快10月份开始的,九月份主要刷了1000题的马原。每天给的时间很少,从未超过30分钟,很多时候一天到晚都没有复习政治。课程跟的徐涛的马原,但看到一半觉得时间有些来不及,就放弃了政治看课的计划。尤其是11408面临着数学和专业课两座大山,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因此政治前期投入的时间相当少,没有看书也没有看课,1000题也仅仅刷完马原和史纲。真正开始政治大概是11月份,使用小程序刷题、以及刷肖八、肖四。选择题模拟题刷完肖8+4和小程序的当年所有模拟题,成绩也从最初的20+到后面稳定的30+12月份肖四到手以后就开始着手背诵,我的背诵能力较差,因此常常花一天时间也只背了两道大题,为保证数学学习,408的时间被大量压榨,导致我408最后冲刺复习不够,痛失408大题的分数。所以这里一定要平衡好最后背诵政治时其他科目的复习时间。最终我肖四只背了两套,但今年政治题目命中率较好,两套也足够使用。最后政治拿到了75分,其中客观题错了一个单选两个多选,扣了5分,由此可见我的主观题答得并不好。反思原因,主要是在政治背诵上比较死记硬背,没有很好理解题意,导致回答主观题时有些生搬硬套,另外由于政治大题从未进行模拟,最后在书写上有些来不及,匆匆结尾,很多该写的没有写上,因此如果答题较慢的话,建议最后政治应该模拟1-2次。

英语

书籍和资料:《黄皮书》、《王江涛作文预测20篇》、《衡水体字帖》

单词

       单词贯穿始终,无需多言。我买了红宝书,但后面选择更方便的手机app背诵。并且单词的背诵我都是利用碎片时间,如吃饭、走路、刷手机时,不占用自己本身的学习时间。大概到11月份大纲词6000背完一遍就停了,这时候碎片时间我会拿去刷小程序上的政治选择题。偶尔有时候还会打开进行复习,另外在做英语真题时也是对单词的一个复习和巩固。要善于把背过的单词在题中发掘出来。

阅读/完型/新题型

       阅读从8月份开始,一天一篇只做阅读,刷了01-20年的。最开始有点难,做一篇看一节唐迟的讲解。做多了后面就不用看解析,并控制时间在12-20分钟以内。一刷完毕后开始做完型和新题型(也是每天一篇),完型和新题型看了一两节基础课(感觉不看影响不大),然后就是自己对照解析批改,有时间会去研究一下黄皮书的解析和真题的句子。所有一刷快完毕后,再二刷近十年的阅读,不用做模拟题,英语真题足够。

翻译/作文

       翻译只做了部分真题,穿插在客观题的每日英语任务中(做得不多,不过今年英语一的翻译非常简单,和往年大不相同)。作文大概是10月中下旬左右开始背诵王江涛的预测20篇,每天晚上花40分钟在图书馆楼下背诵一篇和复习。学累了可以写1-2页英语字帖放松。

总结

       英语我花的时间非常少,差不多日均30分钟。其中我认为坚持刷阅读保持题感和多背英语作文保持语感很重要,这是导致我英语性价比较高的主要原因。背诵作文时主要要掌握其架构,个人认为市面上的作文书较为大众,想要拿取高分需要在掌握其模板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作文范本,我最终的作文也是另外准备了一些高级的词句进行替换。

数学

       书籍和资料:《考研数学复习全书》、《660》、《高数辅导讲义》、李永乐《线代辅导讲义》、《李林概率辅导讲义》、李艳芳《历年真题解析》、23《李四李六》、24《李四李六》、《合工大超越10套卷》、《余炳森5套卷》、《张宇4+8》部分

       数学是我花的时间最多的一门学科,但最终成绩不尽人意,因此这里我主要讲一下我的学习过程,供参考和警醒。7月前主要是跟武忠祥的高数基础,7月线代基础和高数强化,8月线代强化和概率基础,9月概率强化。主要刷完高数辅导讲义题和660,以及少部分880题。差不多9月中刷真题,到十月中刷完00-22。接下来就是每天一张模拟卷到考前。遇到生疏的知识点和新颖的解题技巧会记录在笔记本上,这里有个教训就是考前一定要多回顾自己的笔记本和做过的错题。由于考得不理想,也就不多言语了。

408计算机

书籍和资料:王道4本书+王道历年真题+王道模拟题。

推荐学习内容:王道408强化课程,《深入浅出计算机网络》,袁春风《计算机系统基础》,袁春风《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谢希仁《计算机网络》

一轮:跟一章课程学习,做一章王道对应章节的选择题(做纸上,书上标注错题),依次学完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二轮:按一轮顺序看王道四本书,看完一章节做一章节的选择题,做书上并标注。

暑期后进入强化,看王道强化大题课,写部分书上大题。整理自己的笔记和数据结构的代码题。

强化后开真题,做完历年真题和并批改,理解408的考法风格,刚开始做起来比较吃力可以看一些网上的解析,帮助理解。做到后面对题型有一定的把握,基本分数就可以拿到手。

一刷历年真题后,可三刷408课本,快速回顾知识,也可以做一些模拟题(模拟题质量略差,仅练手)。

最后就是二刷(多刷)408历年真题,过程中多回顾课本,以及补充冷门和遗忘知识点,形成自己的408学习框架。另外408刷题的重心是质量不是数量,学习过程中要深挖但不要钻牛角尖。

一些心得

1.保持运动,良好的身心状态才是打赢这场战役的根本

2.数学时间要多花,我认为是四门课中最重要的科目,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最终结果。

3.数学和408基础结束要尽早进强化,不要拖。过程中可以提前模拟几次,找准自己的复习方向。

4.多收集资料,善于学习其他老师或同学的方法,没必要过分死跟某位老师。有时其他老师可能会有更加巧妙和适合你的方法。可以多交流多发现一些不错的学习途径。

5.学习最好保持住,本人学习中停断了两个多月是我最后悔的事。

6.按部就班地学就是最好的状态,没必要太焦虑。

致谢

最后,感动于学校学院为考研学子提供的帮助和鼓励,感谢于所有老师、同学、家人朋友的陪伴与支持。

 

软件2002 徐乐乐

考研心理:适合自己的最重要!!不要盲目冲,开始的时候可以拿实力强劲院校当目标,后期再评估自己的状态,量力而行,尽力了就好。要在梦想和实力之间做中和。

择校时间:对于计算机而言,确定学校时间其实不是很重要,因为计算机考试科目比较单一,现在专业课408统考几乎是趋势了,就算是自命题里,也离不开408其中一门,所以前期不用太拘束自己,慢慢看择校信息,最主要的是保证进度问题,后期才不会慌。

关于捡漏:当时择校的时候我几乎看了大部分院校近几年的招生状况,在计算机学科里面,捡漏是一件大概率的事情,尤其某一年分数线突然特别高的学校,当然是因为相比于其他的学科来说,几乎每个学校都会开设计算机专业,而且计算机专业还有很多方向,那报考的人必会分流。你可以赌一把如果不怕再来一年的话,赌上了就赚了,赌不上大不了再来一年,当然还是看自身情况,个人心理,家庭支持,以及经济情况能不能支撑二战。

当时自己差点赌了,因为选的自命题学校,在9月份突然发公告说专业课改考408了,打得当时408只准备两门的我手足无措,准备开始11408的勇者决定,确定了目标之后就开始学,最后心理压力太大了导致学也学不进去,整日惶惶不可终日,近半个月的院校选择踌躇让我每日效率极低,最后10月份才定院校,不过我最后来不及还是选了自命题,具体学科的学习则放到下一小节细说。

学科学习:

英语:不要浪费太长时间在上面,但是要坚持,因为自身底子还行,所以前期一直在做真题的阅读,一天一篇,主要是保持语感,英语这个东西很神奇,断了几天可能感觉就会弱一点,不过比数学好,数学是断了超过三天完全接不上了。最重要的还是单词,考前多过几遍,我主要靠单词软件,软件过得比书快。24年英语一挺难的,考完出来就哭了,但是最后结果也没太差,70,不好也不坏的结果吧。但是对于六级561的成绩来说,还是有点低哈哈,说明英语能力确实会越来越下降,所以一定要每天练啊学弟学妹们!!!

政治:我的后期进度很赶,考前肖四选择题没做完,大题也没背完,不过京区政治比较压分,大家政治都不是很高。对于理科生来说,前期也不用放太多时间在上面,1000题很多人都没做完的,模块应该每年都会有一定变化。后期选择题可以用市面上的模拟卷拿来刷,检测一下自己,增强一点信心。如果已经够强了就没必要做新题,可以开背了。不过再说一下,前期涛涛的课可以加速看完,不要在核心考案太做笔记,其实划划线就够了。

数学:这个重要性不用多说了,我们同一届有个上中南的计科大佬,暑假的时候已经把去年模拟卷做差不多了,但是我比较废,11月才开真题,然后二刷真题,模拟卷只做了李林,嗯甚至没做完,模拟分数也挺低的,干脆回顾错题去了,后期最重要是信心,所以我真没必要再做新题打击自己了,当然分数也挺低的,好在今年数一挺难的。数学我能有的经验就是多做题,少听知识点课,多听题目讲解课,发散思维。

专业课:我考的院校是自命题,考的是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所以408没有什么经验,但是408一定要尽早学,越快越好,后期自命题改408完全来不及,知识点太偏了,关键还有数学占时间。步骤还是,看课,做题,做套卷。课看的是王道的课,看的速度比较快,因为看得慢最后也会忘,看完一章就做一章的题,哪里忘了就把了再过一遍,王道的课其实也不算很多,不像数学有很多需要理解的地方。对我来说最棘手的还是数据结构的算法题,因为代码能力不太行,所以会坚持看算法题的解析。

最后,祝学弟学妹们都能有自己理想的成绩,功不唐捐!

 

软件2002 周屹博

       在这一整年的申请季里有很多感触。其实我自己有机会去申请保研,但是因为自己个人因素,再加上一直希望出国去看一看,最后还是放弃保研选择了出国留学。留学申请是提前一年准备的,我是22年的暑假开始准备托福等语言考试,但当时课业压力较大,实验室也有许多项目和比赛,所以一直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备考,在22年暑假到23年暑假的一整年时间里我更多的还是把重心放在实验室上,在零散的时间里去参加一下语言考试。同时,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我在235月前后和8月前后也参加了海外科研项目,也和别人一起发表了论文。直到23年的暑假,也就是实验室竞赛尘埃落定,申请的软背景提升全部完成之后才开始一门心思备考托福。

       托福分数的高低和能够申请的学校直接挂钩,在238月份到11月份三个月的时间里,我考了四次托福,成绩也从90提升到了100+,也算是达到了大部分学校的申请门槛。

       我联系了谢波老师和张华老师帮忙撰写推荐信,同时也联系了两位海外老师推荐,最后在2312月份将所有的申请材料准备完毕。

       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我选择了美国8个学校的计算机科学及计算机工程专业,和美国8个学校的泛计算机专业,还有两个澳大利亚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专业。

       今年是疫情后的第一个完整申请季,申请出国留学的人数剧增,申请难度也比前几年高了不少,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一直是所有专业里申请难度最大的一个。

       最终,我拿到了波士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信息系统专业,纽约大学管理与系统专业,南加州大学分析学专业,悉尼大学数据科学专业,新南威尔士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offer。但由于个人倾向于读研后深造,同时想继续学习计算机科学,再加之美国在计算机领域的竞争力很强,最终选择了波士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

       在这两年的出国准备与申请过程中,要感谢谢波老师提供的实验室资源,相关竞赛成果也为我的软背景加分不少。要感谢张华老师对我的竞赛指导,最终可以获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同时也要感谢两位老师对我的推荐。还要感谢学院一些从海外高校毕业老师给我在留学国家,留学地域和留学专业方面的许多建议。

       其次,也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为我提供了出国留学的机会,也一直无条件的支持我。在我托福出分不顺利,竞赛准备困难的时候帮忙出谋划策。

       最后,要感谢申请季时和我一起奋斗的几位伙伴,大家一起交流留学信息,也互相交流备考经验,帮助我在最后关头考到了理想的分数。

       出国这条路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结果也没有想象中的完美。但在这两年时间里,我和许多老师沟通交流,去尝试和不同的人合作,也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希望自己在未来可以继续砥砺前行,以己之力,承己之重。

       学弟学妹如果有出国意向也欢迎找我沟通交流。

 

软件2002 周卓

       是考研、留学还是工作?这是我在大三下学期时结束后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很茫然,也不分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于是我就在这三者中分析其中的利弊,首先,我是一个在陌生环境中比较安静的人,其次,我认为我的英语口语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的留学生活,于是我先将留学排除在了选项之外。对于考研和工作,我认为我目前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在当下社会的竞争中不占据优势,即使得到了工作,未必是我真正想要的,最终,我选择了考研这条道路。

       我是大三下结束的那个暑假真正决定开始考研的,也就是7月份左右,留给我的准备时间差不多只有五个月,相较于其他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准备考研的同学们相比,我算是落后了不少了,但是我还是想试试。在暑假两个月的准备过程,我最先做的事情是查阅相关学校的报考信息,在与家人朋友的交流之后,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我便开始购买相关专业的资料书,并调整日常的作息情况,每天早上7点起床洗漱,上午学习政治和数学,下午学习英语和另一门专业课。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蛮不适应的,从一个比较懒散的状态进入到一个备战的状态,只能通过时间一天天慢慢地调整。在暑期,我先完成了四门课程的一轮学习。

       到了九月份,大四上的生活也开始了,由于大四上没有了课程安排,让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备战行列,为了能有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我开始了两点一线的生活,早上6.30起床洗漱,出门吃完早饭便前往图书馆,课程的学习安排与暑期大致相同,在晚上的时候会对白天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笼统的复习和进行刷题,巩固加深印象,在晚上22点图书馆闭馆后返回寝室,尽量在12点前入睡。

       备考的过程是枯燥的,每天的生活是重复的,为了能够保持备考的状态我会在每周三和周六的晚上进行运动,如跑步、跳绳和俯卧撑等运动,这样不仅能够释放自己长期处于紧张环境下的压力,也能让自己有一个较好的身体状态去进行更好的学习。在备考的过程中,如果能找到和自己同频的学习搭档,也是一个帮助自己缓解压力的方式,在你学习有压力或者焦虑的时候可以与自己的学习搭档相互倾诉,就拿我自己而言,我有四个一起学习的朋友,一个是长时间认识的朋友,还有三位是图书馆中长期坐在一块的朋友,当遇到困难或者迷惑的时候,我们都会在群里互相帮着提供解决思路。

       最后,就来讲一下自己对于这四门的学习思路吧。

       对于政治,我最开始也是按照网上的思路,先试看了几个政治老师的课程,选择了适合我的老师,我选择的徐涛老师的课程,我前期先跟着徐涛老师的课程,同时记录老师上课时讲到的额外内容,每学习完一节内容则在1000题中进行刷题以此来巩固知识。在大致学习完所有视频课程后,1000题也大致刷完一轮后,我当时是背诵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对1000题进行二刷。等到一些模拟卷和背诵模板出来后,我第一时间便进行了购买并进行了尝试答题。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些模拟卷让我的知道了自己不足的地方,也让我知道了简答题的答题思路,在考前一星期左右,我也背诵了一些老师对简答题的押题,让我在最后考试的时候能更好的应对。

       对于英语,我并不能给出很好的个人意见,我的成绩刚好在我的预估范围内,但并不算出众,我认为英语最重要的学习就是词汇,词汇量不够,有再好的英语水平都没有用,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每日是学习300-400个单词,然后会观看一些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和作文的写作规范和模板,同时进行做题练习,在11月份进行往年真题的练习。不过,我认为像我这种英语基础并不是太好的同学,还是要以词汇量的积累为主要工作。

       对于两门专业课,因为我考的是计算机方向的专业,所以这两门课的学习思路大差不差,先是跟着网上的学习视频边学边做题,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之上,开始对一套套模拟题进行反复刷题,说实话,做起来真的很枯燥,但是在看到自己做出的结果的时候,内向还是蛮高兴的。

       为了能保持学习状态,我也是将这四门课混着学习,一文一理的相互搭配。

       对于复试的话,如果在初试结束过后,对自己的成绩有信心的同学,可以提早准备复试的内容,如果真的等复试名单出来再去准备,很有可能出现时间不足的情况。复试的内容也因各个学校的不同而不同,我所准备的内容包括上机考试、笔试和面试,在我准备复试内容期间的时间是比较紧张的,我继续保持初试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在真正复试的时候,比较紧张的其实是面试环节,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上场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能过于松懈,第一次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同时面对6名老师的情况,老师们根据我简历上说写的内容进行提问,虽然过程有些磕磕绊绊,但也能顺利答出问题,最后也是运气比较好吧,成功上岸了。

       以上便是我的个人考研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