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子考研心得篇(五)

计科2001 韩帅彪

       本人的24考研之旅应该到此结束了,我的初试成绩为393/500分,复试成绩为86.38/100分,这几天收到了拟录取名单,选好了导师,于是趁这几天还有空的时候记录一下自己的24考研,希望能给各位2526的考生一点小小的帮助。

我的本科背景

       我本科就读于浙江工商大学(普通一本院校),绩点为3.24/5(本科课程摆烂,课上没怎么学,都是最后几天补了一下ppt啥的才能勉强过的程度,只有大一扑腾了一下,后面基本都摆了)。

       四级大一上裸考487分,六级考了三次,考试前的那一次才通过,也是487分。

       然后本科有两年左右ACM算法竞赛经历,拿过几块区域赛铜牌和省赛铜牌。

       可以看出来我的本科比较普通,然后自己本科学习也不算优秀,唯一的优势就是算法基础会比其他学生好,在机试的时候会有优势。

为什么选择考研

       我选择考研的目的很简单,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次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名校梦(证明自己)。尤其是我在ACM圈子带了两年,认识了很多很多优秀的大佬(无论是实验室的同学、学长,还是外校的学生)的情况下。我觉得以我普通的本科经历(知识不扎实、ACM也没有打好)实在不可能找到我满意的工作,所以就选择考研这一条路。

       如果你以后的就业不往研究生研究的方向靠,而是和应届生一样搞开发,那就是以三年的青春和三年的工资来换取一张学历,至于值不值得,我认为还是要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觉得一份学历对于你并不是必需品,比如你现在就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那还是要仔细斟酌一下是否要考研。

择校经历

       在简单了解了一下考研后,我给自己的目标是380分,政治英语70分,数学和408则是120分。

        其中数学是偏低的目标,因为我高考数学翻车太严重,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不敢给自己太高的目标。408一直听网上说很难,所以只给自己120分的目标。

       我的择校其实也很简单,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就想好了要考南大,大概是从小到大听说很多关于南京的事,让我很向往(人文气息啥的,而且南京也很发达很适合就业)。然后因为它考的是11408,我就按照11408来学。

       后面就一直按南大的目标来学习,10月末南大发了保研名单,只给专硕留了11个坑位,而去年第11名是391分,我感觉我没戏(不敢赌扩招,即使呢喃每年都扩),所以报考最后两天做了一下择校。

       择校主要在11408里挑,并且层次要和南大差不多、且复试成绩占比一定要低(对自己没自信),在这样的学校中,我挑出了北大软微、上交大、中科大和浙大。报考最后一天下午跳车到了中科大计算机专硕。

备考经历

时间

       我是从二月中旬回到学校开始备考的,四五月大概摆烂了一个多月,后面持续学习一直到考试。

二月中旬~五月初

       主要是学习数学,把数一基础过了一遍(五月初开始强化)。

       408比较摆烂,这么长时间只学了半本操作系统。

       英语断断续续开始背单词,每天设定背200个,这个时候大概要花两个小时才能背完。

       政治没开始。

五月~九月

       数学开始强化,五月到七月中旬完成高数+线代强化,基本都是一个月左右。概率论则是基础学习比较差,从七月中旬到九月初才完成强化。

       408害怕了,怕学不完了,开始上强度,先把剩下的操作系统学了,然后一个半月学习机组,一个半月学习计网,最后花一个星期搞完数据结构(有算法基础)。

       我做王道书题目的时候,除了数据结构,其他三门全部都只有70左右正确率,这个是正常的,大家在学习时不要慌张。

       英语开始做历年真题的阅读题,每天一篇,这时候基本一篇错两三个,订正要花很长时间。

       背单词开始300/天,前期基本一个半小时,后面就四十分钟左右。

       政治没开始。

九月~考试

       数学开始做模拟卷,一直持续到考试。

       408基本学完了,开始尝试强化课(大题),大概强化课用了一个月,然后十月初开始做历年真题,做了两遍后开始做其他模拟卷,一直到考试前半个月,然后开始重新看王道辅导书查漏补缺。

       英语十月初开始500/天,这时候基本半小时多一点就能结束了,同时开始学习作文词汇句子+背作文,小三门就只做了历年真题,没怎么花时间。

       政治九月下旬开始做选择一直做到考试,肖四出来后开始背肖四精简版到考试。

政治

       政治72分(客观41+主观31)。中科大的计院是不计入政治分的,它的唯一作用就是让你能进入复试(总分排名够 + 不卡政治单科线),所以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复习。

       我因为十月末才跳车的,所以政治从九月中旬就开始学了,如果你的目标是科大,那完全可以十月中旬甚至十一月开始。我认识的有几个同学裸考政治也是有65+的分数,所以不需要担心政治的分数。

       政治初期我选择看网课,我选择的是徐涛的网课,二倍速看了马原的部分,其他看了几集,感觉没必要看,然后就开始做题了,主要是小程序上的选择题,每天做个一小时到两小时就可以了,建议在路上的时候做。这期间我还看了腿姐的技巧课,还是有一点用的,不过不太值,因为挺花时间的。

       一直等到肖八出来,这时间点其他模拟卷也陆陆续续出来了,我就在小程序上一直做肖八和其他老师的模拟卷(选择题),做了大概八九遍就差不多了。

       后面肖四出来,继续做小程序上的模拟卷选择题+时政选择题(仓盾小程序上有个专门的时政选择题,一百来题)。

       到了最后一个月就可以开始背肖四大题了,网上都说政治后期要花很多时间,但是我觉得理工类的考研还是要以数学和专业课为主,我每天背大题时间少则两小时多则四小时,因为考的是科大,还是更应该花时间在英语作文上。

       今年肖四还是压中不少题的,我觉得如果你不想花太多精力,直接使用肖四即可,不过我建议不要直接背肖四的答案,B站有个up叫苏一来了,他整理的肖四精简版十分适合理工类学生背,建议大家背这个。

       政治的主要材料基本没有,因为不太需要教材和习题册,直接在小程序上做题就行了,肖四精简版打印出来就行。

英语

       英语一76分(客观47+主观29。我的英语一直挺差的,看看我四六级就知道了,所以我一直不敢懈怠,花的时间非常多,在后期甚至超过了数学。

       在这里我非常非常推荐一个老师,B站有号,叫晶婷老师,至少对于我而言,她的阅读课和作文课完全就是新世界的大门。

       在17年之前,我的英语基本每篇错2~3个,后来B站偶然刷到晶婷老师的一个阅读视频,惊为天人,然后报了课程学习阅读,后面年份的阅读每篇就基本只错一个左右。

       到大概十月末,感觉没事干了,阅读都做了两遍了,就开始做小黄书(张剑模拟80篇),前10章节基本每篇两个左右,10~14基本每篇稳定1个,14章以后就基本没错了。

       前面提到我背单词很多,但我感觉并没有什么用,英语一主要讲究逻辑+技巧分析,在一篇480词左右的文章,只需要找到五句话,就能得出五个问题的答案,就算长难句没看懂也可以借助旁边的简单句分析,并不需要太多词汇,只需要保证基本的词汇能读懂就行了,毕竟会了逻辑+技巧分析,文章中大部分的句子你都不需要看。

       如果看其他老师的课,建议看monkey老师的,唐迟的也还行。英语一不建议听张静的阅读课,她的课就是把文章全部翻译出来然后做,个人认为这种做题方式没有意义。

       作文课也建议听晶婷老师的,她的作文书上基本都是很高级但是不难背的句子,你只需要每个位置选择几句背背就行,都是长难句,很容易写满,看上去很高级。我今年主观题其实炸了,能给这么高的原因,除了安徽是小水区之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改卷老师在宽容了我的逆天错误后,发现我的文章句子很高级而且比较贴切,才给的高分。

       不过晶婷老师视频跟学生没啥互动,建议可以在作文搞得差不多后,找石雷鹏老师的作文课,做一下他的大小作文押题课。

       晶婷老师的课,建议阅读课全部听完,会很有收获。作文课可以只听真题带写课和押题课,老师会把书上给的句子很巧妙地运用到历年真题和押题中,十分推荐。

       其他老师的作文课没怎么看过,所以不做评价,monkey老师和石雷鹏老师的作文课稍微看了一下,感觉过于作文模板和句子过于简单了。

数学

       数学一112分(选填错了五个)。我的数学一直成绩都挺好的,备考期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阻力(非要说的话无穷级数算一个),但是这次考的实在太差了,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低于120分。不过我备考的时候还是挺顺利的,就讲一下我的经验吧。

       我前期没有明确跟哪个老师,很多老师都稍微看了一下,最后感觉张宇最符合我的胃口,我就基本上跟的张宇了。

基础阶段(2月中~5月初):张宇36+张宇基础300+汤家凤1800+660

       个人认为在数学一的所有老师中,张宇的课程是最有含金量的,一方面是数学一的知识基本都覆盖了(其他老师听说基础阶段有很多数学一的内容都直接跳了,比如武忠祥老师),另一方面是内容讲的比较深入,我认为在基础阶段概念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清楚地了解你学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而不是做做题目就行了。

       但是张宇的概率论讲的不是很好,有些东西没怎么讲,后面做660也比较吃力,建议可以去看看其他老师。

       对于习题册,我是刚开始准备考研时就买了汤家凤1800题,后面感觉没时间做,就在网上找了几百道重点题做做。

       顺序为听课->做基础300题,做完后开始做1800,然后660

强化阶段(5~9月中):张宇强化高数、线代讲义+李林概率讲义+张宇1000+李林880

       张宇在高数和线代上讲的还是不错的,概率论我选择的是方浩的课程(讲的很好)。高数无穷级数也是听的方浩,小猪配齐方法确实很好用,后面无论做模拟卷还是真题都是用的这个方法,张宇的感觉比较晦涩。

       基本上是听完课+做讲义上的题后,就直接做张宇1000题,一章一章来就行。1000题我只做了AB组,C组感觉比较难,120分也没必要做。

       由于方浩课上题目比较多了,我就没去做1000题的概率论。等强化差不多结束后,就开始做880收尾。880正确率大概七八十。

真题阶段(9月中~考试):做了一遍真题和八九十套模拟卷

       我不太喜欢复盘啥的,做完880后就直接开始做卷子了,之前每做一张卷子都会记录分数在备忘录中,可惜后面弄丢了。

       先做的真题,09~23的真题卷都做了,平均分130多,虽然改的严,但是毕竟很多难题都在880上碰到了,所以分数还是很高。我个人认为如果你880做的比较熟了,那真题卷其实没啥二刷的意义,一方面难题你本身就做过几次了(网课上+讲义上+880+真题),一方面数学这东西模拟卷是比较有含金量的,很多模拟卷都有真题的影子。

       模拟卷基本上是120+的分数,有些很高140+,有些卷子连90也没有,模拟卷的难度差距挺大的,这个阶段主要是锻炼抗压能力,如果模拟卷做的不好也不必灰心。因为我模拟卷做的比较多,这里只列举一些。

质量高的模拟卷2324张宇8+42223年的超越五套卷,24李艳芳三套卷,23李林6+424余炳森五套卷。

       23张宇8+4有些难度,24的比较友好,而且有非常多新颖巧妙的题目,非常建议尝试。

       24超越卷难度过大,完全为难而难,做了两张就放弃了,2223难度还可以,并且题目新颖,可以尝试。

       24李艳芳难度没有以往那么大,可以试着做一做,但是不要计时,慢慢做会有挺大的收获,我第一张卷子就做了四五个小时,118分,感觉质量还是很高的。

       李林的6+4质量还行,偏简单,不过2423内容没啥变化,建议只做23或者24

       不建议做的模拟卷:24李永乐6+324超越五套卷,22年之前的超越卷,23李艳芳三套卷

408

       408考了133分,选择题错了4个,4个科目每科错一道,计网大题错了6分,大题一共扣9分。

       相比于数学,无论你怎么复习,无论做了多少准备,还是有考炸的可能,408是一门实打实的科目,只要你花了时间下去,就不可能考的太差,除非是23年那样出个外排,不然只要下了功夫,110分是没有问题的。

       在辅导用书上,我认为只需要看王道就可以了,我只有计网ipv6那里看了一下谢希仁的教材,其他全都是看王道的辅导书。

       在网课上,我的选择是四门课都看王道,其他三门都是很不错的,计网看了一半,看到SDN转湖科大高老师的课了,感觉计网这块高老师讲的应该是最好的,今年虽然咸鱼会讲计网,但是毕竟第一年不知道怎么样,建议25的考生还是跟湖科大高老师的课。

       在卷子上,我从10月中旬开始做真题,真题做了两遍,第一遍平均130+,因为很多题目都是在王道书上做过的。

       后来又做了王道模拟卷,感觉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不堪(不过确实挺烂,表现在早删除的考点还出现在模拟卷中),我八套模拟卷都做了,平均120+,还有竟成三套模拟卷,质量很高,平均120+01卷子做了两套,只做了选择题,质量也很高但是偏难。模拟卷除了王道,其他机构出的题都会在数据结构选择题上炫技,这部分可以适当放弃,因为没必要,不可能考这么深。

408的一些难点:

       1. 内容多且杂:这个需要通过多看书、多理解来解决,尤其是第二遍看的时候,会有很多全新的感悟,我备考的时候408辅导书看了三遍。

       在最后一段时间,如果掌握的不错了,可以多花时间在一些冷门的考点上。该放弃的内容就放弃,有些内容明显是不会去考察的(但是作为理解性的东西还是要看一看,比如王道书每章最后的Q & A)。

       2. 题目出得模糊:主要表现在很多题目给的条件不清不楚,用不同的理解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而且不能说错,我在做王道书上的题目时候,碰到过很多这样的题目。建议碰到这种题目不要钻牛角尖,毕竟这种就是看出题人想法的,在之后的学习和大量刷题中你慢慢就会知道这种题目该怎么去解了,而且真题这种题目虽然有但是比较少,不需要浪费时间在这种题目上。

       很多人对408的印象就是它属于半个文科,从而只进行读读背背的记忆方式,我认为408虽然内容多,但是很多东西是相互串联的,一定要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注重记忆,可能你前期会比较顺,但是越到后期会越崩。

       408选择题不需要专门搞什么小程序刷题,把王道书和真题、模拟卷的选择题题目搞懂就基本不会出问题了。大题的话,强烈建议跟王道的强化课,在没开强化的时候我很害怕408的大题,看着就头晕,后来跟着咸鱼把机组和操作系统的大题过了一遍,发现真的很简单,每年都是同样的套路。计网和数据结构的强化课我没有跟,计网我是直接写真题,数据结构有一定基础,就没有看。

其他

       暂时没想到什么需要补充的,如果大家对备考经验有什么疑惑,可以直接告诉我,我看到后会进行补充。

考试历程

       本来这个模块没什么好讲的,我看别的经验贴没怎么提到,但是我的考试心路还是挺坎坷的,讲一下让大家警惕一下。

       考试第一天是上午政治下午英语,前一天10点半就睡觉了,因为最后一个月心态不太好经常睡不着觉,一直在用安神补脑液,效果挺好的,考政治的时候脑子很清晰,而且考的东西很多都是我背过的,虽然不太熟但是也能说出一些,考完自我感觉良好,我以为这样的心态能持续到考试结束,结果考英语的时候就崩了,本来中午没怎么休息好有一点困,看到英语作文的时候虽然震惊但是也没感觉什么(因为想了一下感觉可以用晶婷老师教的东西写,能直接写满的那种)。但是阅读第一篇就不会写了,当时看完第一段没看懂,太紧张了导致我学习到的那些技巧都没想起来用,主旨啥的也忘记去分析了然后导致更看不懂,形成了正反馈,然后四篇文章都是在看不懂的情况下选的,有七八题都是蒙的(考完后重新看了一遍,发现这些文章根本不用看懂,用技巧做那可太简单了主旨啥的直接就给你了,我当时要是用技巧做题,肯定不会错两个以上)。最搞得是我最后三十秒改了两个阅读题,当时还觉得自己是对的,考完路上刷知乎,结果给我刷到了今年的英语一阅读,还tm正好讲的是我改掉的哪个题,我从正确的改成了错误的,然后就心态崩了,晚上七点半没忍住,对了一下答案,另一个也改错了,然后二选一大部分都错了(用技巧做根本不用管这些,肯定直接能做对的),阅读一共错了6个,然后十点多躺床上安慰自己没事,明天才是重头,但是没有用,太焦虑了导致一整晚都没有睡着,在床上从10点半躺到第二天早上6点半,没办法只能去考场(当时神智都不清醒了感觉要寄了),结果考数学的时候感觉还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虽然我正常考试肯定会考的更好就是了。下午考408,中间休息了一会,加上已经下午了,睡眠不足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了,所以408考得还算可以(虽然还是犯了几个nt错误)。

       大家备考的时候一定一定要注意心理上的建设,不要高估自己的心态也不要忽视,毕竟你考的是名校,一旦有一根导火索,心理防线就很可能直接溃败,我的数学就是这样考炸了的,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希望大家都能有好的结果。

 

计科2002 郭宇航

知乎链接

东南软专11935经验贴-我借此火 - 知乎

.前言

       2024考研结束了,之前承诺过上岸了会写经验贴,于是有了以下,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我所考的是东南大学软件学院,初试科目为数一英一935

.本科背景

       本科学历: 杭州双非,非计算机强校

       绩点(排名): 3.34/5 (35/98)

       英语四级 500   英语六级 410(大二下学期),315(大三下学期) 454(大四上学期,考研前两周)

       竞赛: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铜牌(加上省赛一共五枚铜牌)

       项目:毕设(软光栅化渲染器),车辆检索(机器学习相关课设)

       在考研前,我认为大家都需要根据自己的本科背景来制定自己的考研计划,因为如若你有一个较好的本科学历,其实你的底子(数理基础+英语词汇)是非常好的,应对考研的难度也是相对轻松的,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从暑假甚至9月才开始的大佬,依旧能考出 11408接近400分的高分。但这些人的经验贴我觉得参考价值就比较少,双非出身的同学无论在数学计算训练,英语词汇以及后续的择校(说不准会遇到你没有项目和竞赛,又是双非无话可说就被歧视了的情况)等各方面都应该多花功夫,多做准备,这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我再来分析我自己的这五个方面:

我的优势在于我打过ACM,并且我对于我的毕设和机器学习相关知识了解比较充分。这有两个作用:

  1. 我的数据结构比普通学生以及考试要求要强很多,所以我在备考期间对于数据结构这门科目是知道概念后做题就再也没错过了的,同时也几乎没有特意准备过数据结构部分算法题目的训练。
  2. 这些经历在复试的过程中属于加分项,使得我有东西聊,有东西说。所以我可以选择一些复试占比相对较高的学校我的问题:
  1. 我的本科学历一般,但是据我所了解,目前的大部分学校在复试环节都是没有学历歧视的,至少我应该是没有遇到的(不确定有没有隐藏的加减分)。所以这一点并没有对我造成太大影响
  2. 我的本科成绩一般,课程的期末考试都是临时突击的,所以计组和操作系统我相当于从零开始,当然大部分考研人的这点情况应该和我一样
  3. 我的英语属于非常差了,我几乎没有单词量,不过我的初试英语一江苏区考了77,我在背单词这块花了很多功夫,所以我相信这一块是可以在考研期间通过勤能补拙所弥补的。

       现在才四月,不妨和我一样去先做个自我认知,再开始备考的漫漫长路。

.择校

我的择校:

       我没有择校经历,我是在2022年的11月就确定了考东南大学,因为他是自命题,所以我这一年半从没变过。认定了目标就去做了,这一部分无法给出太好的参考

我认为的ACMer的择校:

       通过XCPC2024一战成硕的观察,我认为ap(ACMer,有过ACM算法经历的人)的择校首先是复试有机考的学校

       原因:各大高校的复试机考终究是面向所有学生的,难度都不大,ap复试ak的经历屡见不鲜,而复试的机考一般都会有不小的占比,所以说基本上如果你进复试了,你机考AK了,你就有非常大概率复试逆袭了,有人会说初试考高点不就好了,但我觉得这句话是马后炮一般的废话,初试大部分ap可能都不特别擅长的,但机考编程题一定是你最擅长的,真的一定一定要把握住这点优势,或许在ap的世界你觉得你是普通人,但是在复试的世界里,ap就是机考战神。

关于参考往年成绩方面:

       博弈论是考研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情,我也不得不承认考研确实选择大于努力,但是去年的分数参考价值我真的不好说,爆冷和爆热都是很看运气的,所以对于这方面我只有一点建议:除非你对科软和软微有情怀,不然最好不要报这两个,绝对不会冷!一个是导师制度,一个是北大的名校情怀

关于学校好坏:

       我认为分低并不代表学校一定差,参考浙大工程师学院,这种都是考研分数极低,但是保研难度极高的学校,很多学校的研究院如杭高也不一定就是差,在择校前最好多了解了解

.各科复习

数学

基础轮(2-5)

课程选择:

       数学首推张,且高数基础必须是张。我是在一月份先听了一遍武忠祥的数学基础,写题的时候发现自己概念都没理清,几乎写题举步维艰,所以我又去听了一遍哥的基础三十讲高数部分,最后受益匪浅。

原因:

  1. 基础课的讲解是最详细的,尤其是数一部分,建议数一同学一定要跟张过一遍高数。张和其他老师对于基础轮的理念也是不同的,张认为基础一定要扎实,一定要到位。所以张基础课的东西是最多最深入的,而张强化(仅24强化课感受)是跳跃的,他会认为你很多东西在基础学过了,强化就不用讲了。 而武忠祥老师则会留很多东西到强化,基础只会带你简单过一遍。
  2. 基础课的概念是讲的最好的,而概念学习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他会让你对高数的一些抽象概念如极限,积分,线面积分等有一个深入且形象的理解,扎实的概念理解是你训练好做题能力的前提。

线代+概率论:

       基础轮的线代和概率论,我认为是不重要的,所以我只建议你跟张过一轮即可,甚至我认为是可以直接开强化的。

习题选择:

       我的选择:基础30讲的课后习题(高数,线代,概率论)->660高数部分->结束

       我的建议:基础30讲的课后习题(高数,线代,概率论)->1000题的基础篇(高数,线代,概率论)->660高数部分(也可以不做)-> 结束

  1. 我不推荐三大计算,因为我认为计算是不需要额外去练的,你只要习题册的计算题全部都是自己算出来的,计算能力水到渠成般的就会训练出来,当然这需要你写习题册的时候是真的在用心算,端正态度地算。
  2. 我在基础轮几乎没做过来了和线代的题,我觉得没必要,我认为这两科都是可以强化在做题的。
  3. 这里推荐学2章最多便停下来写一写习题册,听课虽然爽,但终究还是需要实践巩固的。

原因:

       课后习题就不用说了,题量也不算太大,纯当巩固了。

       这里说一说660这本书:

       这本书是有含金量,题目难度也是有的,但这本书在我这里看是有些鸡肋的,因为他既不适合基础轮也不适合强化轮,对于基础轮来说,他略难,里面有不少二级结论题;对于强化轮来说,他偏简单,而且只有选择填空没有那么适合强化。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由于基础轮的习题册其实好的并不多,所以我在去年依旧选择了他,今年的1000题似乎有了大改版,我建议如果你跟张,去做张宇1000题的基础轮。

       不过对于660,我依旧推荐数二以及学有余力的数一同学去做做,我相信是会有收获的。首先660B篇数二部分的内容,质量是很高的。其次强化阶段的练习册诸如880其实选填练习强度不算大,但去年的数一数二选填强度都很大,所以我还是相对推荐这一本可以多练选填的习题册的。

时间分配建议:

       如果你今天一天都准备考研,那我建议四小时左右的数学学习。

强化轮(6-9月中旬)

课程选择

高数:

       武忠祥数二部分强化+数一部分强化线代:强化课+李正元复习全书线代部分(自己看) 概率论:方浩网课原因: 高数:

       武忠祥的数二强化课是他之所以在考研数学界享有盛名的最重要原因,没有之一,去听听吧,会有所收获的。张的数一部分强化,尤其是线面积分的总结堪称无敌,如果你是数一,这一部分你绝对是不能错过的。

线代:

       线代我之所以选择张的课,不是因为张有多好,只是单纯我觉得李永乐听不习惯,其他老师的教材书体系都比较乱,我懒得去再找资源了。这里我认为张强化课不是必要的,我真正学会了线代,是在我看了李正元复习全书的强化之后的。李正元复习全书的线代部分,质量非常高,虽然有些难,但是他会让你总是有眼前一亮的地方。在我看里,线代是不分章节的,线代的整本书都在讲同一件事情,学习线代最重要的是你要理解矩阵到底是什么,到底有什么用,形成一整套的知识体系概率论:毋庸置疑的概率论小王子——方浩,不过方浩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二维随机变量的大题部分讲的比较少,很多需要分类讨论以及画图的场景他都是不讲的,这点通过李林概率论辅导讲义去巩固。

习题选择:

       高数:李林880+高数十八讲(作为习题册去做)+宇1000题强化部分(选做) 线代:李林880+李正元复习全书+宇1000题强化部分(选做) 概率论:李林880+李林概率论辅导讲义+宇1000题强化部分(选做)

  1. 推荐用风中易小生纸质习题册,以上习题册大部分都不给你留空写,但我觉得是需要多一些记录的。
  2. 错题勾画,这些习题册你会有八成左右的题目是不需要做第二遍的,但你一定会有两成左右是第一遍你没太做懂的,但由于题量太大,你是没有时间去再把整本书全部做一遍的,所以对于错题以及你觉得有收获的题进行勾画,留在强化和模拟卷中间的复盘轮来复盘

       原因首先李林880我是强推刷完的,三个部分都刷完,李林880题量大,覆盖面广,偏难怪少,做完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其次,我第二推荐的是三本讲义书,这三本教材书的习题,都是那种知识点总结精简干练,难度中偏高水题少做完会有很多的收获以及题量刚刚合适的书。

       最后,24版张宇1000进了强化我是直接放弃了,C组题目的收获我觉得略小,做了几章我就跑路了。这里25做不做,建议水群听从群友经验,因为张的书改版就大。

       至于一些其他书严选题:质量还行,但与880训练内容相似度很高,两本都做会有冗余,而880质量更高,所以我推荐这两本只选880,不做严选题

       330:题目质量一般,不推荐。

       李艳芳900: 24李艳芳900数一版本初试结束了还没出版,所以我当然是没做的,但是我能确定这本书不会是一本简单的习题册,李艳芳老师的题目难度一定是在线的,至于偏不偏,难不难,值不值得做。建议听取群佬建议后再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去认定。要做也是冲130+的去做

强化轮关于水群

       众所周知,我是xcpc考研群的水群大王,但根据24考研结果来说,水群的都考的一般,反而很多隐藏在群里不说话的大佬在初试出分后都在群里亮出了自己的超高分,考研的这一年我一直很孤独,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所以总是会找个地方说话,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考研的后半段,我确实又有些没那么沉住气,也因此我初试其实花了很大的努力,但我的分数依旧不算特别高。当我走上考场时,我面对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一个绝对高压的环境,我才知道平时沉下心来有多重要。当你进入强化轮之后,你该怎么学该看什么,其实还是由你自己决定,即自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时候你其实只需要沉住气,蒙头学,少水群。

强化轮关于进度规划

        进度规划我是从强化轮开始做的,我也认为刚刚好从强化轮开始做,基础轮复习时还是相对比较随意的,但从6月之后,期末考试结束后,你进入了暑假时期,你可以全天投入考研之后,我认为进度规划是极有必要的。

        进度规划不必细致到每一天,赶进度是不可取的,但你应当对你每周,每月的任务量有个大概的认知和规划。 如我71号开始看武忠祥强化课,每天给数学留5小时时间,计划8月结束高数强化。接下来我们就要预估:一共多少节课,我每天看一课/或一节半课,我在大概几周的时间看完强化课,我在什么时候能结束高数强化的刷题。这并不需要特别细致,但需要有个大概的规划。

强化轮的重要性

       暑假,6-9月一定是你考研备考最重要的复习阶段,没有之一。强化轮是承前启后的时期,基础轮更多是在找学习的状态,后面的复盘轮是基于强化轮所学,模拟卷轮时你的数学水平已经基本定型,并且那时你没有时间再去对数学女娲补天了。我见过的考研考到后期考不下去了,到10月开始无比焦虑的,大多都是没有抓住暑假,暑假摸鱼了,因此我十分建议你如果是在校生,你的寝室不影响你的睡眠时,不要回家备考!不要回家备考!不要回家备考!去学校的图书馆,那里你会遇见志同道合的战友和伙伴,虽然可能从未说过话,你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你们在一起奋斗。

这么多书都要做么?!!!!!

以下是一战上岸软微大佬的发言:

!

      我上面列举的那么多习题册,真正全部做完应该是不大可能的,那么我认为保底是一本880也只有一本880是必做的,其他的看你能 力和时间。我也认为一本880可能其实真的就够了,更重要的是总结和复盘。

时间分配建议:

       如果你今天一天都准备考研,那我建议五小时及以上的数学学习。

复盘轮(9月中旬到1 月中旬)

       复盘轮是用来巩固强化轮的,之所以分开是因为这时就不需要去学新知识了,强化轮结束,你就应当掌握了所有关于考研数学的知识点,并且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做题能力。理论上来说这时你去上考场,你也应该能应付个七八。

       我自己的话,其实51号端午节就开始了高数强化,所以我8月中旬便结束了强化轮,因此我的复盘轮是到九月结束一共一个半月,我一共做了四件事情:复盘880错题:

       这自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也因此回忆我在强化轮提到的错题标注,我的错题复盘进行了三轮:

  1. 第一轮我会在第一遍没思路不会做的题目上面圈一个五角星,第一轮复盘我便只做五角星标注的题,这时候大概是1/5左右的

       880题量,会了就在五角星左边打个,还不会再打个?

  1. 第二轮我会只做打?的题目,这时候大概是1/10左右的880题量,大概率就能在这一轮结束所有错题,还不会的话就进行第三轮
  2. 找一个活页本,记录下来。这里的记录是分章节,分知识点记录,我也因此开始了活页本的使用,即将所有东西记到我自己的本子上。

       复盘讲义高数张十八讲数一部分+武忠祥辅导讲义数二部分,方浩概率论讲义,线代李正元复习全书。

       讲义复盘,以及一件我认为要做并且做了但不推荐所有人做的事情:我进行了一轮知识大纲总结,使用活页本,根据这三本书,总结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以及考点,形成留给自己用的未来复习的读物,这里不需要进行定义的抄写,而是以一种简洁的方式去总结,当然公式我是肯定抄一遍的,我也是在复盘轮通过这一遍总结才将公式全记熟。

       真题这时候我们可以开始适当去做些真题了,真题我推荐且非常建议你买李艳芳的高数真题10-24版本,她的优点是答案解析非常详细非常全,一题多解,将真题串联在了一块。超级推荐!!!!!!!!真题是我们最开始做的卷子,我建议在复盘轮完成10-20这十年的真题卷,这些卷子和现在的试卷题型分布有所不同,卷子大多不难,参考价值相对较低。因此我建议先做了。

       如果你这段时间的真题卷均分130-140,不好意思,这只能说明你相对复习到位了,不能证明你的水平就够了。但如果你均分80-100,那你一定有什么地方没复习好,抓紧去找问题

       模拟卷模拟时间:10-15建议做完检查完即可改卷,16-20建议认真检查至少2个半小时再开始自己改卷时间分配建议:

       如果你今天一天都准备考研,那我建议五小时及以上的数学学习。

其他几本书

       李林108:一般,高数大题有一定价值,概率论大题有一定参考价值,线代纯烂,想写选着写。

       李正元超越135:一般,题型较为古老,没时间做完了到后面,我只做了一半。

模拟卷轮(1 月中旬到考试前) 我做了哪些模拟卷:

 23李林6+4 ⭐⭐⭐⭐

23超越5套卷 ⭐⭐⭐⭐⭐

23共创5套卷 ⭐⭐⭐

23李林6+4 ⭐⭐⭐⭐

23余丙森5套卷 ⭐⭐⭐

24余丙森5套卷 ⭐⭐⭐⭐

24李永乐6+3 ⭐

24李林6+4 ⭐

24张宇8套卷 ⭐⭐⭐⭐⭐

24张宇4套卷 ⭐⭐⭐⭐

24超越10套卷 ⭐⭐⭐

24李正元3套卷还是5套卷 ⭐⭐

你应该怎么选模拟卷:

       刚开始进入模拟卷轮的时候,新卷子大部分都没出版,我也不建议新卷子上来就做,因为模拟卷质量各家都是每年不一样,你不清楚 今年李林是不是又抽象了,也不清楚今年李永乐是不是质量突然出的很高。做一些质量低的模拟卷,做的会很难受,所以我建议先做 一些去年的优秀模拟卷:23超越5套卷,24余丙森5套卷,24张宇8套卷,21-23真题。

       这些卷子可以穿插做,是我去年做过的我觉得质量尚可的模拟卷。这里一共21套。

       新卷子:我建议25观察李林6+4的口碑和质量再选择,去年是绝对算暴雷了,题目质量低,无新题,很多印刷错误的错题。但是由于我觉得

       25考研难度一定会下降,所以我还是建议:做一遍李林模拟卷,如果今年质量也不好就做23的。

       张也同样值得观察,24的好口碑不代表25一定好,并且24真题难度确实偏高,25出了一堆偏难怪也是有可能的最值得观察的: 李艳芳三套卷,难度大,不适合模拟卷做,而适合不计时慢慢做,如果你的目标分数很高,适合去做一做的,李艳芳的出题质量是可以的。

模拟卷关于怎么模拟

       没什么好说的,3小时,一杆笔,一个计时器,少上厕所,环境模拟,心态模拟,认真对待,不要想着这只是模拟卷。我的模拟卷除了超越,均分都是120以上,老模拟卷战神了,但是超越我做了两次98,我那两次都是做到一半心态崩了,没有练好抗压以及没有

       领悟多挣分才是考研真谛。我那时候不以为然,觉得考研卷子不可能这么难,结果今年的风格非常像24超越,结果我真的只考了98

模拟卷练什么

       对于几套较难的模拟卷也是我最推荐的模拟卷:23超越5套卷,24宇8套卷,24余丙森。之所以推荐他们,是因为模拟卷练习最重要的就是练抗压,练心态。 抗压能力我认为在考试时尤其重要,数学考场没扛住压,你是有可能下滑20分左右的,而数学则几乎决定了你是否能考上研,一场考试很大程度就决定了你的一年辛苦付出的结果和你的未来。想要有稳定的成绩,就要先有稳定的心态练计算,熟悉题型

发现自己的薄弱点,复盘总结

模拟卷轮还要看什么新课

       kira老师的线代课!!!!!!kira老师我滴神,线代整本书都在讲一件事,线代的体系,都是听kira课理清的。

       武十七堂课:没看,也不建议最后两个月还看这个课,没这个时间了模拟卷分配

       我建议3天做2套,完全不建议一天一套,太多,没时间复盘了。模拟卷轮也不要忘了强化的那几本讲义,多翻出来看看,考研数学其实就书上的那些东西。

多复盘多总结做过的模拟卷时间分配建议:

10-11月:4小时-5小时

12月:3-4小时英语

       重头戏来力,其实我觉得我虽然做的多,但是因为我的数学分数所以我总觉得我的数学经验不值得信服吧,但是从英语六级310-> 考研苏区英语一77(客观题56),我觉得我的英语学习路线还是值得一看的。

不分任何轮,你应该每天都去做的一件事:

       背单词!!!!考研英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背单词,你应当每天都背或者看过至少200个单词,我觉得如果你是英语一的同学,你复习加新背,每天都应该至少300个,这非常重要。我认为我后面英语成绩能够好起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单词背的多,我暑假期间是基本上每天背平均超过600个单词的,你看到这个单词量可能会觉得很夸张,但是我之所以能背这么多,是因为我已经没有新单词要背了,我已经进入了复习单词的阶段,所以我每天背的多背的时间也比较快。

。。
用什么软件,用哪本书

       看你心情,看你心情(最好包含大纲的所有词汇,不建议只背高频词)

基础轮(-6月旬)

       唯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背单词关于田静语法课

       我语法课是听完了的,但我觉得是没什么必要的,有这时间感觉不如打杀戮尖塔() 我们先来理解语法课的意义是什么,让你更好理解和读懂长难句,但是我认为读长难句其实还是两个方面更重要:

  1. 单词多义记得比较多
  2. 熟练了,便掌握读长难句的技巧了。这里我很难形容这所谓的技巧到底是什么,但相信我:当你精读了五年左右,二十篇以上的阅读以后,你就掌握这个技巧了。
关于每日一句

       我觉得写每日一句是有害的,因为每日一句都是真题句,很多甚至是真题阅读的核心句,这就导致我后面写阅读时,我会发现文章的句子我之前每日一句都读过了,这篇文章我还没读我就知道大概的走向了。练习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没错,我的结论是每日一句有害阅读学习

阅读轮(6月中旬-8月结束)

要做的事情只有两件: 阅读+背单词

       进入强化轮,你终于要开始写阅读了,在考研英语的卷子组成中,英语阅读共20个选择,占40分。占比最大,最重要,单题分数性价比最高。是当仁不让需要好好练的项目,想要考到75+甚至80+,你的英语阅读就只有1-2题的容错,我客观题是56,错了一个阅读一个新题型。

过于做多少套,做多少年的

       我的建议是:留21222324这四套,最多加个25。这些卷子留作最后的模拟训练,其他的均作为练习卷使用,从哪一年开始做:最多从05年开始做,最少从10年开始做阅读练习流程我相当推荐两种:

  1. 单篇阅读计时练习->不对答案,立刻黄皮书逐句文章精读选出第二遍答案->改答案,看看有哪些空是你读懂了还是选不出来的-

>唐迟阅读课

  1. 单篇阅读计时练习->唐迟阅读课->黄皮书逐句文章精读复盘先说唐迟阅读课,我还是相当推荐阅读听一下阅读课的,尤其是18唐迟阅读课封神版,这个版本是唐迟跳槽之前的系列,那时候的唐迟比较年轻,废话比较少,讲课干练且富有激情,很值得一看,能学到很多类似方法论的东西。在18年之后的版本我再也没找到这么好的阅读课了。

       再说文章精读,我认为这也是尤其重要的, 因为在我的推荐体系下,不去看语法课,刚上手阅读,应对长难句还是有些吃力的。这时我觉得要做的,就是去看黄皮书的那个逐句翻译,看多了自然就会长难句了。逐句精读你要做的事情有两个:

  1. 读句子,练习划分句子,将一个长难句划分为若干个短句,区分哪句话是主句,那句话是从句
  2. 记单词,很多长难句会有常规词的偏门意思,这里是记一词多义的最好时机。我的方法是用背单词软件(墨墨背单词)添加单词的偏僻意,然后将这个单词以及不会的单词全部提前到明天复习。

       再说我的练习流程1,事实上对大部分人来说,第二种是更常规的流程,但是对于英一的同学来说,有些阅读,是真的你读懂了你也选的很吃力,这一现象在15年之前的真题上面特别普遍,因此我在前期练习阅读的时候是使用流程1的,当我逐渐掌握我自己归纳的阅读方法论后,看懂了就能选出来之后,我才回归的流程2,对于很多看懂但选不对的同学,我真心建议你可以试试流程1

黄皮书逐句文章精读用的是这个:

。

(9-11月中旬)

910月开始要做的事情: 开完型,新题型以及翻译

11月开始要做的事情: 准备作文模板

完型

       在9月或者你学累了,就可以开完型了,我认为完型是要全做且早开的,完型一共20个空,总共十分,单个选项分数性价比低,且存在看懂了全选对,没看懂错一大堆的情况,10-15完型难度极高,之后逐年下降到20年后变成常规难度的题型,由于以前的完型比较难,性价比低(你全乱选一个也有3分左右)所以很多老师和学生会选择战略性放弃完型,但是我觉得现在的英语考研趋势就是出题老头在刻意控制各个题型的难度,且随机指不定哪个简单,你很可能会放弃到最容易拿分的一项,就比如24英语一的完型+翻译,是相对简单且容易拿分的。 所以我觉得九月初便可以开始完型或新题型的练习。

       完型要听课么:有时间就听易熙人,从哪开始做:10年,之前的太难了,10年开始练就够了,不贪多,一周左右练一次然后开始听课就差不多了。

       完型需要看技巧课么:不需要,做题+听课就够了

新题型

       这个比较抽象,新题型五空共十分,单个选项性价比最高,且存在排序这种,一错至少4分至多10的恐怖题型,我个人认为新题型是超级技巧题,但是由于题目数量太少,参考样本太少,导致哪怕你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论,你也很难训练到通过技巧获得全对这个层次。但是切勿在这里掉以轻心,尤其是英一同学,英二新题型无限接近于送分,但英一新题型还是应当慎重在考前全部练习一遍。

要听课么,要听技巧课么: 要,且必须要,听刘琦

从哪开始做: 05/10开始做

翻译 

       翻译总共十分,英二为翻译一整篇文章,英一为翻译五句长难句,远古时期的翻译超级难,现在的翻译也巨难,但是2024英一的翻 译很简单,所以还是不建议没见过真题就上考场。不过这方面不好练,也没太多技巧可言,很吃语感,知识储备以及语法能力。我认 为只需要过一遍真题,不要花时间去听所谓的技巧课,太长,太浪费时间。

       翻译解析对着b站的讲解看看即可。

作文

       这里我只适当提醒你,11月最好就开始作文了,不做任何推荐,因为我的英语主观题只拿了20分,翻译考前我练习的很多,我对答案也基本都没错,那想必我的作文应该是烂掉了,我在备考期间也没有找到太好的方法准备英语作文,所以这里就不放出我是怎么准备的了。

       但这里我一定要提醒你,不要想着十二月再开始背英语模板,为什么?因为十二月肖四到了,你的背诵压力陡然上升,且如果你是 11408的同学,你要面对的是超过7本书的复习任务,如果你十二月才开始背英语模板,那压力就太大了,所以为了十二月给你减压,请在十一月就有准备英语作文的意识并付诸行动!

模拟-考前

       之前所说的留5套左右的英语真题卷,这里就大概发挥出了作用。每周左右进行一次模拟练习。

练什么

       练习你的时间分配,考研英语大概率是打铃刚好写完,题量算是比较大的,如果你在作文/阅读/新题型中的任何一处卡住,那么对后面写题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甚至可能出现写不完的情况。所以你要在模拟中学会分配时间,去选择一套适合你自己的做题流程。

我的流程:

       小作文->大作文->四篇阅读->新题型->完型->翻译以上是按重要程度安排,我一定要把阅读和新题型的分拿了,哪怕我之前说不能放弃完型和翻译,但必须承认的是,这两块分数的性价比就是最低的,由于我做题速度快,我能够全部仔细做完,所以对于我来说是不存在放弃这种说法的

练之后

       选择听课或不听课,进行复盘总结。

       不要忘记了,一直背着单词

zz

       zz是模拟卷战神被彻底俘虏,同时也极度干扰到了我的大后期复习时间分配。

       我肖四平均分42,最后选择题38,实在是人麻了。这里我不说该怎么复习,我只大致提几点要注意的:

不要开太早

       九月中旬之后甚至水区十月再开也未尝不可,这东西真不准备要花太多时间,太早看一点记不住,后期直接看肖秀荣背诵手册。

最后几天的时间分配

       哪怕是最后几天了,你背的没那么熟,也不要将一整天的时间都给政治,留点时间出来看看其他科目,尤其是你的数学!!!!!!

Only one choice

       跟肖四,但不对着肖四框框背,苏一(一个考研老师)到时候发肖四背诵精简,背这个。

       这里借鉴@黑虎阿福的政治复习流程(江苏区80)

935专业课(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组)

935之前我想先谈谈你该如何应对935.

第一遍(-7)

       935虽然是自命题,但是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几乎和王道的完全一样。所以我的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复习思路和408完全一样。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计组第一遍都是看王道的课(咸鱼),然后做课后的选择题。

       第一遍复习时,你可能会感觉所有知识一股脑涌入你的脑子里,但自己什么都没记住,做题也做不明白。 这很正常,虽然大家都推荐王道教材,但我个人还是认为王道教材编写质量一般。并没有一种由浅入深的学习感,但他的优点是适合考研,它的内容呈现直观,并且资料全。所以我推荐408看王道,并且推荐只看王道。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自然是可以看看推荐教材,但我认为收获甚微,不如把这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数学当中。

       至于为什么计组第一遍不看任书: 事实上935408的计组部分考纲还是大致相同的,一个计组零基础的同学,上来硬啃任书,会有点被折磨,所以第一遍我建议先看王道的课,对所有概念有个基础的了解,再去细看任书计组。

书是看完就扔么

       不,书是可以穿插着看的,事实上自从你看完第一遍咸鱼课后,你之后的学习基本都是自己看书,第二遍复习也是基本自己看,而如果你看完书不回顾,第二遍的时候很有可能就忘了。

第二遍(-9)

        在有了一定的概念后,计组方面你就可以开始硬啃任书了,可能你会觉得是不是应该买一些935的自命题辅导书,但是请相信我,我买过超过600元的935自命题辅导资料,但从这些书中几乎没有任何收获,学习935计组基本只能通过看任老师的计组,做课后习题, 看往年真题回忆,了解题型分布。

       同时你也可以在第一遍看任书的过程中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考935,不行就跑。硬啃就是硬看,看不懂的地方就适当跳过,看书的时候要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对着考纲看任书,书上有一部分内容比如很多电路图属于严重游离于考纲之外的困难内容。

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的第二遍基本是暑假开始,这时候要做的事情有4件:

  1. 形成自己整本书的知识体系。
  2. 大题的练习
  3. 可以再刷一遍选择题
  4. 王道强化课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当你能够理解每一个名词和概念之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反复看王道书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如何形成知识体系,最重要的是对每一章的串联,我比较推荐的方法,是类似思维导图的方式(思维导图来源:bup:分享笔记的好人儿)

。

大题练习

       大题练习是第二遍复习后刷题主要做的事情, 写大题和写选择题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体验,选择题偏向对概念的认识和记忆。而大题则主要是考验你整个知识体系的了解是否足够充分,就比如说408操作系统和计组的大题,经常会有一些考察很多个要点的综合题,这部分题目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会觉得很难而且无法下手,当写多了且你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理解后,会发现这些题目的有趣之处。

       对于大题的练习:真题的大题优先度远大于王道大题,但是练习时可以先挑一些王道大题练习,真题留作后面模拟练习阶段。

再刷一遍选择题

       因为我只做操作系统和数据结构这两本书的课后习题,所以我要做的题目是很少的,也因此操作系统和数据结构的选择题我刷了4遍以上。在第二轮看书之后,我用做题本还是将每一道选择题都刷了一遍,并且没有做类似高数那样的错题标记,我认为刷王道选择题,真正的意义是在与帮助你对抗遗忘,一般来说王道一章的课后习题,是基本包括了这一章的所有考点的,当你刷选择题的过程中,你自然而然地会回想起考点和概念,便加深了记忆。

王道强化课

       王道强化课是重要程度远大于基础课的一轮,王道强化课内容不多,大概每本书会有5-6节课,每节课2-3小时,每堂课会帮你梳理一章节的内容和知识体系,帮助你更好地攻克大题,这和我以上说的是类似的,强化课量不大质量高,计组和操作系统都推荐听一遍。

真题总结复盘轮(9-12)

真题轮我是将10-23年的408真题全部都刷了两遍,在这接近四个月的时间,感觉没什么要多说的,就是多刷多翻书。虽然我是自命题,但是408的计组优秀题目不少,所以我还是都刷了一遍(当然408类型的计组题我一个都没考到)

关于935

对于935的考生来说,你当然也有必要去找一些真题资料去做,但市面上的大部分都是残缺的回忆版,对你的练习提升帮助不大,不过你还是应当去找一些回忆版,至少要去熟悉题型,这里我说下935的题型分布:

  1. 选择题共40道,每题2分,共计80分;操作系统(16道)数据结构(12道)组成原理(12道)
  2. 综合应用题共计70分操作系统(3道题,28分),数据结构(2道题,21分),组成原理(2道题、21分)

题目难度三星为正常难度,四星为偏难,一星为学了就会。

数据结构选择 ⭐⭐⭐

操作系统选择 ⭐⭐⭐⭐

计组选择 ⭐⭐⭐⭐

操作系统大题 ⭐

数据结构大题 ⭐⭐⭐⭐

计组大题 ⭐⭐⭐⭐⭐⭐⭐⭐⭐⭐⭐⭐⭐⭐⭐⭐

先说操作系统大题:

       935的操作系统大题是最抽象的题型,考察的非常简单,去年是三道超级常规+简单的题目,也是你只要好好学操作系统了都必能拿 到的分数,但他们有一个问题:分页系统那道题,给你的进程序列不是15个就是20个,但只有三个页框 所以说很难算,很花时间, 这就导致,你到了计组大题了,你根本没时间了。但这里不要急,算错大概率是不给你分的。

。

       再说数据结构选择题和操作系统选择: 数据结构选择对我来说偏简单,但今年考了一个冷一个超纲知识点败者树和kmp,操作系统考了两个超纲知识点fork和raid

       再说计组选择: 基本上每章一到两个,不算特别难,这是你在计组唯一能拿分的地方了。

       数据结构大题: 今年的数据结构大题,尤其是程序题,我觉得不算简单,考察的是树上dfs,需要一定功底,不可掉以轻心,这一块是有一定区分的 地方。

       以上总结:我们可以看出,操作系统和数据结构已经占了100分左右了,而且难度不算特别大,你把这一百分拿住,你就到东南935平均分100 了!所以说真的要跟着王道好好学这两块

计组大题:这里你几乎拿不到分,三个原因:

  1. 考察极为综合
  2. 因为前面的计算量很大,你到这里基本没时间了
  3. 难度高

       但是不得不说,计组大题在任书上是有影子且可能能找到相似的地方的,你如果真的吃透任书,这两道题也并非完全不能做我认为如果你想有所突破,进入110+,你的计组大题是必须要拿分的,所以你必须要前面做的够快,同时你对计组和计算机体系理解的很透彻。

穿插其中的选择题练习

       之所以我又继续进行选择题练习,和第二遍看书时练习选择题的目的是一样的:对抗遗忘,反复记忆。408是一门广度远胜于深度的学科考试,你要花大把的时间去记东西。

对抗遗忘的另一种方法——anki墨墨记忆卡

       这个先鸽着,太累了不想写了。

最后

说实话,我是很喜欢写总结的,但是这个经验贴写的我实在太累了,我最近又在做毕设,所以就没有这个环节了,我会在毕业后总结我的考研这一年,以及我的这四年。

还有复试,但这个现在肯定不敢写,鸽着了。

最后后,我自己七月说过的一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