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与吾师丨智能视觉党建育人工作室陈浩然 ——润物无声 风化于成

当前图片未显示

        刘春晓老师是我们班级的班主任,同时也是我们C语言和数据结构的老师,我认为老师的课讲得特别好,上课内容也不拘泥于课程。他对于数据结构大作业的要求非常严格,往往需要学习课外的许多知识,比如opencv、机器学习等。

        入学以后,我了解到老师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学院成立了一个他个人牵头的党建育人工作室,工作室的研究领域为智能视觉,而我本身的兴趣就是AI,所以就向老师提出了申请,希望加入育人工作室,通过考试等方式,我顺利成为了育人工作室的一员。科研是个漫长的过程,我认为作为一个新手,跟着一位好老师研究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并持有良好的态度坚持走下去准没错,在党建育人工作室里,我也可以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方法。

        平时我们经常会开一研讨会,每次老师都能连开五六个小时中途不休息,我记得有的同学一篇算法讲了三遍才通过。我认为老师对于育人工作室同学们的要求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词:“态度端正”,“自我驱动力强”,“能吃苦”。在工作室的这些日子里,我从一开始只看过几本关于AI产业的书到如今看过七八十篇论文,并能够复现和研究其中的一些算法,在老师和林俊彦、顾芸绮等其他育人工作室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拿下了两个国创和一个新苗、信安竞赛的二等奖,还有一篇撰写的论文待完善后也计划投出,所有的这些,都源自老师的辛勤指导。

        对我而言,刘老师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某次我与刘老师推荐了一位讲企业管理的老师,没想到老师居然带着笔记本也跑过来跟我一起听课。参加育人工作室一段时间以后,老师将宝贵的大组长的位置给了我,在协助老师管理工作室时,我明白了“管理”重在理而不在管,我们的育人工作室没有明写着的条条框框的管理制度,但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无形胜有形,我也对“真正的高手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老师之于我,更多的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这些加上我不断的思考,才收获了今天的些许成果。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是老师给我们讲过的一句话,让我受益匪浅。在刘老师的党建育人工作室的这些日子里,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人工智能的知识,对管理的理解更进了一步,也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方法——求知若渴、虚怀若谷,你我共勉。